先河原料科技-999化工商城欢迎您 化学试剂销售咨询:0598-7509639,或加QQ339904316 微信咨询:w999gou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学文章 > 化学常识 > 核磁共振波谱法及原子核的自旋

相关商品

核磁共振波谱法及原子核的自旋


实验室k / 2019-08-02

       核磁共振波谱缩写为nmr或NMR,它是分子吸收波谱的另一种形式,在外磁场作用下,用波长10~100m的无线电频率区域的电磁波照射分子,可引起分子中某种核的能级跃迁,使原子核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此即核磁共振,且在某些特定的磁场强度处产生强弱不同的吸收信号。吸收信号的频率对信号强度的作图组成了核磁共振波谱,以这种原理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关于核磁共振现象,最早是由两位物理学家Purcell和Bloch于1946年各自在研究原子核的性质时发现。大多数原子核都具有磁性,当将其置于强磁场中,即产生磁能级的裂分。尔后,Proctor等又发现同一种原子核由于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则在共振时所吸收的能量也不同。这一发现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很有意义,而使核磁共振法成为化学家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有力工具。目前,核磁共振仪与其他仪器的联用,已经鉴定了十几万种以上的化合物。
       七十年代以来,核磁共振在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高强磁场超导核磁共振仪的发展。脉冲Fourier转换核磁共振仪的问世,大大地提高了仪器的灵敏度,使原来比较复杂的谱图变为比较简单而容易解析,而且所使用的样品量可以减少到1mg以下,乃至几微克。
       目前,核磁共振技术发展得较成熟,应用较广泛的是氢核磁共振(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PMR),从氢谱上往往可以提供分子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每种环境中氢原子的数目及与其相邻基团的结构等信息。这里主要讨论氢核磁共振的原理、仪器和在结构分析方面的应用,对于近十几年来研究日益增多的碳-13磁共振则作简单介绍。
       所有的原子核都带有电荷,在有些核中,由于核电荷围绕核轴“自旋”,核电荷的环流产生了磁场,因面具有磁偶极矩,简称磁矩(μ,magnetic moment),磁矩为向量,其方向与核轴一致(图17-1)。自旋电荷的角动量P是量子化的,其值决定于核的自旋量子数I:

原子核的磁矩μ与核自旋角动量P成正比关系:
μ=γP
式中:γ为核磁旋比,是核的特征常数。

       实验证明,原子核是否具有自旋现象是由其自旋量子数I来决定,而I值又与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并与电荷分布的对称性有关(表17-1)。
表17-1  各种核的自旋量子数

质量数A

原子序数Z 自旋量子数I 例子
奇数 奇数或偶数 半整数 1/2,3/2,5/2… 1H、19F、31P、13C
零    0 12C、16O、32S
整数 1,2,3… 14N、2H
       I等于0的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因此,I=0的原子核不产生自旋现象,为非磁性核。只有I>0的原子核才有自旋,为磁性核。同样,知道某个原子的质量数以及原子序数,就可以从表17-1知道它是否是磁性核。
       I=1/2的原子核,其电荷是均匀的球状分布,I>1的原子核其电荷分布为非球状的、不对称的分布,被描述为电四极矩,它影响了核在吸收能量处于高能态后返回到基态的时间(驰豫时间),因此影响了与邻近磁核的相互作用(偶合作用)。
       在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元素中,主要是碳、氢、氧和氮,其中12C和16O的I为0,为非磁性核,而氢同位素1H的天然丰度比较大,磁性也较强,所以容易测定。因此,核磁共振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质子进行的。碳同位素13C其I=1/2,与质子一样,但它的同位素丰度仅是12C的1.1%,加上其灵敏度又是1H的1/64,因此总的灵敏度只有1H的六千分之一,很难测得。自七十年代Fourier转换核磁共振仪问世后,13C谱的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规律,由于C原子是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骨架,因此13C谱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
配送方式
货物签收
化工运输方式
售后服务
退换货原则
销售条款
购物指南
注册新会员
订购方式
购买需知
支付方式
关于我们
先河原料科技
品牌文化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扫999化工微信下单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