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河原料科技-999化工商城欢迎您 化学试剂销售咨询:0598-7509639,或加QQ339904316 微信咨询:w999gou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学文章 > 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亚硝酸甲酯

相关商品

亚硝酸甲酯


MSDS安全员 / 2020-03-31
亚硝酸甲酯
亚硝酸甲酯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亚硝酸甲酯
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nitrite;nitrous acid methyl ester
化学性质:亚硝酸甲酯分子式CH3NO2,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低黏度液体。有愉快气味。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20℃时水中溶解度为30ml/100ml。能与乙醇混溶。熔点-17℃。沸点-12℃。密度d150.991g/cm3。闪点(闭杯)-19℃。易燃。易水解释放出亚硝酸。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阳光照射或受热均易分解,有发生爆炸的危险,爆炸极限5.9%~20.0%(体积)。半数致死量(兔,经口)1620mG/kG。有刺激性。
化学用途:亚硝酸甲酯用于有机合成中血管舒张剂等药物及炸药的制备。
生产方法:一氧化碳偶联合成草酸酯的工艺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CO与亚硝酸甲酯(MN)反应生成草酸二甲酯的偶联反应;二是NO,氧气和甲醇反应生成MN的再生反应。在气相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过程中,MN再生反应是重要的反应,与偶联反应有效匹配是实现整个系统绿色无污染的关键,也是影响草酸酯合成工业放大过程的关键一步,因此,许多研究者对NO,氧气与甲醇反应生成MN的工艺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苏跃华等在填料再生塔中对亚硝酸乙酯进行了工艺研究,为气相法合成草酸二乙酯提供了重要信息;王玮涵等在填料鼓泡塔中,对MN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认为NO和氧气物质的量之比和表观气速是影响MN收率的主要因素,并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操作参数。针对鼓泡塔反应器存在的烷基醇用量大,而且副产物易在反应液中累积,腐蚀设备且容易造成操作不稳定等问题,李振花等提出采用气相法制取亚硝酸乙酯的工艺,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胡仲才等采用滴流床反应器代替鼓泡塔进行了MN的实验研究,获得了适宜的工艺条件。采用气相法和滴流床装置制取亚硝酸酯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烷基醇的用量和后续分离的能耗。
NO,氧气与甲醇反应生成MN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常压下就很容易发生反应,但其反应复杂,除了生成主产物MN外,还生成部分副产物硝酸和H2O。如果能够利用生成的硝酸进一步与NO和醇反应生成目标产物MN,使N元素得以充分转化利用,则可大大提高N的原子经济性和MN的收率。Sugise等提出由NO与硝酸和甲醇的混合溶液反应制取MN的方法,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设备简单,常压下即可进行反应,可高效利用NO,氧气与甲醇制MN时在反应器底部富集的副产物硝酸和未反应的甲醇,使硝酸中的N元素能够被转化为目的产物MN,不仅提高了MN的收率,还可以减少后续过程甲醇废液分离精制步骤中的能耗。
在填料鼓泡塔中由NO,硝酸和甲醇反应制备MN的反应是可行的,NO转化率和MN收率随硝酸浓度和甲醇浓度增加而增大,随气体流速增加而减小。在常压,反应温度为40 ℃,反应液150mL,其中硝酸质量分数为10%,甲醇质量分数为85%,气体流速为100mL/min,气相中NO体积分数为20%的条件下, NO转化率可达到79.1%,MN收率可达到71.9%。
企业名称: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企业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潮汕路西陇中街1-3号
邮 编: 515064传 真: 0754-82481768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 纯品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亚硝酸甲酯624-91-9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主要使血管扩张,引起血压降低及心动过速。大剂量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报道人接触本品后,初期症状有眩晕,后期为头痛、心悸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可燃物混合会发生爆炸。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  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或光照易发生分解, 分解时有爆炸危险。与联氨、卤化铵、铵盐、硫氰酸盐、铁氰化物、可燃物和氧化剂接触受热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氰化物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戴好钢瓶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防止钢瓶碰撞、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避光保存。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氰化物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
MAC(mg/m3): 未制定标准PC-TWA(mg/m3): 未制定标准
PC-STEL(mg/m3): 未制定标准TLV-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WA(mg/m3):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 防 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
pH值: 无意义熔点(℃): -17
沸点(℃): 64.6(爆炸)相对密度(水=1): 0.991(1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 0.88(计算)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溶于醇、醚。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还用作治疗药物(血管舒张剂)、炸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强氧化剂、氰化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LC50:
大鼠吸入LC50(mg/m3): 176ppm/4h
刺激性: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大鼠吸入274.5mg/m3,6小时,13次,每次暴露均出现高铁血红蛋白,其量占血红蛋白总量的30%~40%,一夜后恢复。剖检内脏正常。吸入62.4mg/m3,6小时,15次,无中毒征象。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00ppm。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其他有害作用: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把空容器归还厂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1048
UN编号:2455
包装类别:
包装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须报铁路局进行试运,试运期为两年。试运结束后,写出试运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氧化剂、氰化物、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
  危险化学品名录。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填表时间:  2020年3月31日
填表部门:      研发部
数据审核单位:https://www.999gou.cn/
修改说明:       暂无

下一篇:马来酸二正丙酯
上一篇:亚硝酸钾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
配送方式
货物签收
化工运输方式
售后服务
退换货原则
销售条款
购物指南
注册新会员
订购方式
购买需知
支付方式
关于我们
先河原料科技
品牌文化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扫999化工微信下单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