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脑,IUPAC名称1,7,7-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酮,是一种萜类有机化合物,室温下为白色或透明的蜡状固体,可用于驱虫。 樟脑提炼自樟树干中,树龄越老的的樟树所富含樟脑比例越多。提炼方法为将树干切成小块用水蒸馏,樟脑油受热后随着水蒸汽上升,在接触到预先放置在上方的陶缸冷却后便可形成樟脑。 台湾早期北部山林多为原始樟树林,老樟树树龄千年以上者甚多,后日本政府在台湾大量砍伐樟脑输出,因此,台湾樟脑输出量曾达世界首位,有“樟脑王国”之称。 现在世界上使用的樟脑丸多是由化学方式合成。
樟脑中文名称:樟脑英文名称:(±)-Camphor synthetic别名: (±)-樟脑(合成);(±)-合成樟脑;DL-樟脑;(±)-2-茨酮;1,7,7-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酮;DL-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酮分子式: C10H16O分子量: 152.24CAS编号:76-22-2危险性质: 危险化学品
质检信息质检项目 指标值含量,% ≥96.0Psa: 17.07Logp: 2.4017
产品用途樟脑用作生命科学,广泛用于医药、塑料工业及日常生活中防虫、防蛀、防臭;微量分析和气相色谱;材料科学,纤维素酯和醚的增塑剂;杀虫剂;制造赛璐珞;食品添加剂;化学合成。用作医药中间体。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疥癣瘙痒、跌打伤痛、牙痛等症状实验。
化学性质樟脑又称(±)-合成樟脑是一种萜类有机化合物,为白色结晶粉末,有刺激性芳香气味,味苦并有阴凉感。在空气中逐渐挥发。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溶剂石脑油及挥发或不挥发的油类。25℃时1g溶于1mL乙醇、1mL乙醚、0.5mL氯仿、0.4mL苯、0.4mL丙酮、1.5mL松节油、0.5mL冰乙酸和约800mL水中,溶于苯胺、硝基苯、二硫化碳、1,2,3,4-四氢化萘、萘烷、甲基环己醇、石油醚、高碳醇。pH 6.5-7.5。熔点 170-180℃。沸点 205℃/760mmHg。密度 ρ(20)0.992g/mL。闪点 147.2℉/64℃,蒸汽压:4 mm Hg ( 70 °C),水溶解性:0.12 g/100 mL (25 ºC),常温,易燃,有害,具眼腐蚀、刺激性和致敏性,对器官有危害。对水体有危害。
制备方法1.樟脑油提纯法樟脑存在于樟树中,取樟树的干、根、枝、叶经水蒸气蒸馏得樟脑油,将其减压分馏得到油樟脑和各种香精油,油樟脑经升华提纯即得精制樟脑。2.合成法以松节油为原料,提取其中的蒎烯,经异构化得到莰烯,再经酯化、水解、脱氢而得樟脑。莰烯酯化反应可在搪玻璃反应锅中进行。在硫酸催化下,莰烯与乙酸或甲酸进行酯化,反应温度38℃,加硫酸时保持45-48℃,滴加硫酸时间2-3h。反应完成后,加入40%液碱,于140℃、0.2-0.25MPa下反应6-8h得异龙脑。以二甲苯溶解后用水洗涤,然后在碱式碳酸铜作用下脱氢转变为樟脑,反应时加适量消石灰,使其在微碱性中进行。脱氢所得的粗樟脑用升华提纯,得合成樟脑。按GB4895-85,一级品樟脑含量≥96%,熔点174℃。原料消耗定额:松节油1700kg/t、乙酸600kg/t。
产品信息 [重量] 500g [颜色] 白色 危险性类别 [危险性类别] 危险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