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河原料科技-999化工商城欢迎您 化学试剂销售咨询:0598-7509639,或加QQ339904316 微信咨询:w999gou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学文章 > 化工知道 > 原电池的电动势

相关商品

原电池的电动势


铜臭 / 2022-07-22

   反应物之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例如,将锌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就会发现锌不断溶解,而在锌片上有铜析出,发生下列反应:


此反应的本质是Zn失去电子,氧化为Zn²⁺; Cu²⁺得到电子,还原为金属铜附着在锌片上。由于Zn和CuSO₄溶液直接接触,电子从Zn原子直接转移到Cu²⁺上去,在这里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在同时间、同区域发生的,反应时放出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如果采用图10-1的装置,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ZnSO₄溶液和CuSO₄溶液中,并将这两种溶液用一多孔隔膜(能让离子通过,如未上釉的瓷器又称为素烧瓷)分隔开。如用导线将锌、铜片联接,并在其间联接一电流计,立刻发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斜,指出电子流从锌片流向铜片,同时可看到锌仍然氧化为Zn²⁺, Cu²⁺还原为Cu。这说明了在此装置中,既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又产生了电流,证实了化学反应放出的化学能转换成了电能。


  这种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这种装置虽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但却在不同的区域进行,使电子流向一定的方向移动产生电流。因此,只有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即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化学能才能在此装置中转换为电能。
  在原电池的两个极中,给出电子进行氧化反应的称负极,得到电子进行还原反应的称正极。在上述铜锌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板,其电极反应如下:

 我们知道,电位差是使电子产生定向运动的推动力。原电池所以能产生电流,就是因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两极间的最大电位差,称为原电池的电动势。
一、原电池产生电动势的机理
  1.金属与溶液间产生电位差的机理。金属晶格是由金属原子和其正离子以及电子组成。如果将任一金属片(如锌片)插在水中,由于极性大的水分子和金属晶格中的Zn²⁺相互吸引并发生水化作用,使Zn²⁺脱离金属而溶入水中。这样金属表面由于失去Zn²⁺而带负电荷,溶入水中的Zn²⁺带正电荷。这两种相反的电荷彼此吸引,Zn²⁺大部分仍然聚集在锌片附近的水层中,而使这一水层带正电荷,它将阻碍锌片的继续溶解。另一方面,溶液中有一部分Zn²⁺由于运动又会沉积到金属上来。当Zn²⁺的溶解速度和沉积速度相等时,就达到动态平衡,金属和溶液间就建立了双电层,如图10-2所示。 这样在锌片与溶波的界面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电位差(或称电位)。必须指出,由 于离子的热运动,Zn²⁺并不完全集中在锌片表面的水层中,而有一部分Zn²⁺逐渐扩散远离锌片表面,形成扩散双电层。双电层的厚度通常在几埃( 1埃(Å)=10⁻⁸厘米)到几微米( 1微米=10⁻⁴厘米)之间。

  金属不仅插在纯水中会产生电位差,插在其盐溶液中也同样会产生电位差。金属插入水中时有以下平衡:
  Me⇔Meⁿ⁺+ne
当金属插在其盐溶液中时,即溶液中有Meⁿ⁺时,必使平衡向左移动,最终建立了新的平衡,产生一定的电位差。
  金属在其盐溶液中可能有两种情况:
  (1)如果金属上的离子较易进入溶液,则此金属仍带有负电荷(即金属带有过剩的电子),只是比它在纯水中时要少些。这些电子与金属附近水层中的金属离子组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金属附近的水层中也还有阴离子和与其等电量的金属离子,但不影响电位)。离子愈易进入溶液,则金属上带的负电荷愈多,产生的电位差愈负。
  (2)如果金属上的离子不易进入溶液,则此金属可能带有正电荷,即溶液中的部分金属离子可能沉积在金属表面上。这些金属离子与金属附近水层中的阴离子(由于金属离子沉积到金属上而使溶液中有过剩的阴离子)组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显然其值较上一种为正。
  目前尚不能肯定哪些金属在其盐溶液中带正电,哪些带负电,但它们的祖对性已经测定。如Cu、Zn和各在其盐海液中、不能肯定Cu⁻定带正电。Zn一定带负电,但已肯定Cu在其益空液中产生的电位差(即电位)比和在其盐溶液中的为正。
  金属与溶波间电位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性质和咨波中全属离子的活度。
  2.原电池产生电动势和电流的机理:
  (1)愿电池产生电动势的机理。在上述铜、锌电池中,当导线未将两极接通时,Zn和Cu各与其盐溶液存在下列平衡:
  Zn⇔Zn²⁺+2e
  Cu⇔Cu²⁺+2e
Zn与Cu各与其盐溶液的接界面上存在着不同的电位差,亦即锌、铜两极各有其不同的电位,两极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原电池的两极处在平衡状态时的电位差。称为原电池的电动势。
  当导线将两极相连时,由于两极间存在电位差电子从电子较负的极(锌授),通过导线流向电位较正的极(铜极),并道 过溶液,构成回路。因组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ZnSO₄和CusO₄溶液)有电阻,金属导线也有电阻(其值较小),电流通过时会发生电位降,所以两极之间在产生电流时的电位差,必小于不产生电流时的电位差,亦即必小于在平衡状态时两极的电位差。因此又称原电池的电动势为两极之间的最大电位差。
  (2)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机理。原电池产生电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两极之间存在电位差和构成电子流回路(或电流回路,但两者方向相反)。如铜锌电池中,由于两极之间存在电位差,即原电池电动势大于零,当导线接通时,电子即从负极(锌极)流出,因面破坏了平衡:
  Zn⇔Zn²⁺+2e
使反应不断向右进行。电子通过导线到达正极(铜极),Cu²⁺获得电子成为Cu,同样也破坏了平衡:
  Cu²⁺+e⇔Cu
使反应不断向右进行。即电池中进行着如下的反应:
  Zn+Cu²⁺⇔Zn²⁺+Cu 
由此可见,两极之间存在电位差(即原电池电动势大于零)时,原电池中就会自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面产生电流。如果两极的电位相等或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零时,就不会起化学反应,也不发生电流。因此铜锌电池作用的极限,是两极的电位相等,这只有在Zn²⁺的浓度极高,Cu²⁺的浓度极低时才能达到。
  原电池两极之间即使存在电位差,如果不构成电子流回路,同样不会发生电流。如铜锌电池的两极没有用导线相连,或是CuSO₄和ZnSO₄两溶液不相联通,离子不能发生迁移,电流是不会发生的。因此在两种溶液之间,采用一种特殊装置如素烧瓷或盐桥(见下面液体接界电位),既不使溶液混合,又可使明、阳离子发生迁移。如在用素烧瓷作隔膜的铜锌电池中,由于Cu²⁺成为Cu而使溶液中过剩的SO₄²⁻从CuSO₄溶液通过隔膜向ZnSO₄溶液迁移;与此相反,由于Zn成为Zn²⁺而过剩的Zn²⁺从ZnSO₄溶液通过隔膜向CuSO₄、溶液迁移,从而使两溶液都保持电中性。这样的离子迁移就相当于在溶液中电子从铜极流向锌极,构成一个在导线中电子从锌极到铜极,在溶液中电子从铜极到锌极的电子流回路。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原电池就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同时,产生电流。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
配送方式
货物签收
化工运输方式
售后服务
退换货原则
销售条款
购物指南
注册新会员
订购方式
购买需知
支付方式
关于我们
先河原料科技
品牌文化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扫999化工微信下单支付